当前位置:

竹韵稻香伴非遗 “湘超”彩排绘绥宁风采

来源:绥宁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夏云凤 唐芳艳 邓钊 黄 钟 编辑:龙莉婷 2025-11-21 17:00:34
新绥宁APP
—分享—

绥宁新闻网讯(记者 夏云凤 唐芳艳 邓钊 实习记者 黄 钟)11月20日晚,在绥宁县职业中专,一场融合苗族非遗、楠竹清韵与稻香活力的“湘超”邵阳主场赛前文艺盛宴正在紧张彩排。200余名表演者以歌为媒、以舞传情,将民族文化与地域物产融入“湘超”激情。

彩排现场,200余名演员正随着《苗家迎客歌》的旋律翩翩起舞,芦笙队成员指尖翻飞,悠扬曲调里藏着“中国楠竹之乡”的灵秀,敬酒舞蹈演员的灵动动作,恰似楠竹摇曳的轻盈姿态。演员们反复打磨演唱细节,力求以最饱满的状态展现苗乡待客之道。

“湘超”绥宁县文艺演出总导演朱葳告诉记者:“为了呈现最佳效果,我们每天都会排练6个小时以上。节目不仅融入苗族敬酒礼、芦笙艺术等非遗元素,更以楠竹清韵呼应‘神奇绿洲’的生态底色,用灵动编排暗合杂交水稻制种的生机,希望通过‘湘超这个大平台,让更多人了解绥宁的文化与物产。”

《黄桑姑娘》的排练同样如火如荼。演员们以轻盈舞姿勾勒出苗乡姑娘的俏皮灵动,动作里既有非遗技艺的传承,更透着“制种大县”的青春朝气。

参演人员向嘉慧高兴地说:“能参与‘湘超演出特别自豪,我们每天都在琢磨动作细节,想把绥宁苗族姑娘的美、楠竹的秀、稻种的香都展现给全国观众。”

据了解,此次文艺演出以绥宁国家级非遗“苗族四月八姑娘节”为核心,串联巫傩文化、苗侗技艺、楠竹工艺、杂交水稻制种等地域符号,将民族风情、生态物产与足球运动活力深度融合。目前,两个节目已完成整体编排,正在进行最后的细节打磨。

来源:绥宁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夏云凤 唐芳艳 邓钊 黄 钟

编辑:龙莉婷

本文链接:https://www.hnsnnews.com/content/646955/65/1544888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绥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