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绥宁客户端9月8日讯(通讯员 黄淑珍 杨欣键)连日来,在鹅公岭侗族苗族乡的千亩稻田中,“铁牛”来回奔忙,切割、脱粒、吐秆一气呵成,田间地头机械轰鸣声与村民笑谈声交织,科技赋能、颗粒归仓,秋收“仓廪实”有了新底气。
“这台‘沃得’收割机装了‘倒伏王’装置,就算稻子倒伏也能高效收割,减少了掉粒损失,一天能收30多亩!”农机手老张抹了把汗,指尖沾着稻香说道。往昔秋收,农户们弯腰割稻、打谷,全家上阵忙半月,如今机械化作业让收割周期压缩至一周内,秸秆还田同步完成,为秋种抢出时间。田埂边,70岁的龙奶奶捧着新收的稻谷直念叨:“从前收谷要在大太阳底下弯腰一天还容易中暑,现在乡政府指导村里机器收,省时省力方便的很咧!”
当最后一茬稻谷归仓,鹅公岭乡的田野上,农机轮印与希望的种子重叠。从“人扛牛拉”到“机耕智管”,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相结合,让“百姓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来源:绥宁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黄淑珍 杨欣键
编辑:杨汐
本文为绥宁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nsnnews.com/content/646943/91/15266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