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宁新闻网讯(通讯员 龙宪智 龙秋萍 龙斌)7月20日,东山侗族乡双门村侗族村寨里,一场场别开生面的“院落会”在鼓楼旁、晒谷坪、古树边热闹开讲。乡干部与村民围坐一堂,用乡音拉家常、听诉求、解难题,将办公现场搬到群众“家门口”,让民生问题在“面对面”交流中得到高效回应。
东山侗族乡聚居着侗族、苗族等多个少数民族,村寨分布较散,部分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曾因信息传递不畅、反馈渠道单一而未能及时解决。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该乡积极推行“院落会”工作机制,由乡、村两级干部主动下沉,以自然院落为单位,定期召集村民围坐交流,把政策宣讲台、民意收集点、矛盾调解室“搬”到群众身边。
“暑假里,小孩爱到河里去洗澡,担心孩子会溺水。”在牛背岭村二组的院落会上,村民杨盛财道出了困扰。乡干部当场记录,并联系乡村干部严格落实人盯人的办法,1天内便组织人员完成了全村学生溺水教育问题。“以前有问题不知道找谁说,现在干部找上门来听我们说,还能马上办,这样的会我们乐意开!”杨盛财的话道出了不少村民的心声。
据了解,“院落会”聚焦群众最关心的民生实事,从道路维修、饮水安全、产业发展到邻里纠纷,凡是群众提出的合理诉求,均实行“清单式管理、销号制落实”。对能当场解决的,现场协调处理;对需多部门联动的,明确责任人和办结时限,并定期向群众反馈进展。今年以来,该乡已召开“院落会”46场,收集群众诉求132条,办结率达92%,化解矛盾纠纷17起,商议修建村组道路6.8公里、维修饮水工程8处,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该乡将持续优化这一机制,结合侗族文化特色,让政策宣传更接地气、问题解决更高效、干群关系更紧密,为乡村振兴注入温暖力量。
来源:绥宁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龙宪智 龙秋萍 龙斌
编辑:龙莉婷
本文为绥宁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nsnnews.com/content/646941/65/15142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