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宁新闻网讯(记者 孙芳华 通讯员 龙景波)近日,湖南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发布消息称,该处在近期开展的一次植物多样性调查时,在核心保护区海拔1000米的一处山中新发现一奇特物种,经鉴定为濒危保护植物——翘距虾脊兰。此处发现的翘距虾脊兰共15株,面积约6个平方米。
据介绍,近三年,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在保护区内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及监测研究,此次发现的虾脊兰是通过详细的标本对比、文献查阅及精细解剖,最终确定为虾脊兰属的新种。
据介绍,虾脊兰属于兰科虾脊兰属,虾脊兰属全属约150种。虾脊兰被称之为兰中西施,源自日本,生长于各种栖息地,包括潮湿的森林、针叶林、山间小溪边、山顶和湿润的斜坡上,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较耐寒,耐半阴,不耐干旱和高温,夏季宜凉爽,要求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腐叶土或泥炭苔藓土。
虾脊兰全株都可以入药,是一种珍贵的草药,其药用价值极高。花朵可以制成花茶,具有美容养颜,清肝明目,清肺润肺等功效。根部也非常珍贵,入药后具有多种作用,中国传统医学用它来治疗创伤和皮肤感染,消肿止痛,祛湿,缓解疼痛,止血等。但随着气候变化、人工过度采挖、生态境破坏严重等多种原因,很多虾脊兰属植物面临灭绝的危险,被列为濒危保护物种、极小种群。《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将虾脊兰属植物全部列为濒危或濒临灭绝等级。
来源:绥宁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孙芳华 龙景波
编辑:周玉玲
本文为绥宁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hnsnnews.com/content/2022/03/29/11064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