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上写作

来源:绥宁新闻网 作者:黄晓芳 编辑:redcloud 2017-05-05 09:52:42
新绥宁APP
—分享—

  以前,我从不会写作文。每次从老师的眼神和醒目分数我读到了文字的残缺。至于今天,自己如何“演变”成为一名语文教师,续有幸在宣传部跟班学习成为临时的文字记者,还得从十年前说起。

  我刚进入大一的时候,选择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有专门的写作指导教授。我的作文老师是一位小有名气的的青年作家,儒雅、有内涵。他幽默风趣的上课风格很受我们欢迎,记得第一堂写作课,他没有费心费力地讲如何写作,而是滑稽地泪丧着脸,表情极为丰富,“孩子们,你们知道老师当年语文成绩有多棒吗?”不等我们猜想他的优秀度,突然“30分”的惊人分数豁之而出,全场一阵爆笑。“你们还有比这个分数更低的吗?”我心里暗暗比较,来了点啊Q精神。还好,我小学一年级语文最低是33,竟然比教授还要高三分,终于找到安慰了,原来熊孩子也有春天的。老师正得意洋洋地夸自己的学生打小语文比他优秀,将来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果比30分还要低呢?”,老师被我这个不怕死的“程咬金”恶作得踉跄,一时失语,他像是打量来自星星的你,满眼写满惊呆。可能满脑子在追问这样的成绩怎么跨过吉首大学的门槛。“如果是男孩,就和我拜把子称兄道弟喝酒去!庆祝将来你又会成为我”老师机智回答。也就是这句话深深地扎根在我的心坎上。

  大学作文任务是很少的,一个学期才上交过一篇文章,开学第一个月,全院中文教育系近两百名学生各上交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没有体裁限制。那时候,大学交作业是不用纸张的,全是电子稿件,最尴尬的是全系的同学各选择五个人的作文自由给分评论,而且在不知名的情况下,也不许留批改者的名字,这种独特的评改方式让我在其中看到了与同学之间的差距,也吸收到不少文辞的精华之处,更值得提倡的是,同学们友好而犀利的评语总能让自己的文字在听取、采纳中精炼。等一系列程序结束,老师才给我们的作文打上一个比较令所有人满意的人数,只是我偷偷地留意过190多份作文,只有十个90分的,也就是老师眼中所谓的还可以。最高分是93,属于有一点质量,老师建议去投稿的文字。没有一点作文天赋的我奇迹般地占据了班里仅有的五个位置之一。现在看来,觉得太可笑。可是当时对我真的是莫大的鼓舞,我告诉自己原来熊孩子也是可以改变的,教授的肯定让我信心倍增。

  寒假期间,作文老师布置我们在开学时上交一篇三千字以上的小说,一听是写小说,我特别兴奋,但是在关键的学习时代,我的阅读量实在是贫脊得没话说,别人看名著的时候,我还拿着初中、高中作文嚼甘蔗似的越嚼越没劲,偶尔冒出个高分,也是满大片的“借调”优秀作文。那时候,仅读过的课外书只有《红楼梦》、《羊脂球》、《茶花女》,至于语文老师讲的莎士比亚、契科夫、泰戈尔等世界文坛名流我做梦都没想过,大学的时间、空间广阔得多,作文老师说,对于学文学的人,一切都是艺术,我们仅仅是在欣赏艺术美。于是,不管上课下课,我总是带着小说拼命地读呀,看呀,像是找到了归属感。我从图书馆借来四本外国名著,名字几乎都忘了,写的内容也没有什么印象,但那些知识的储存恰恰是我后来爱上写作的基础,只记得,我用了整整十天时间写了一万多字的小说,写得很幼稚,情节特滑稽,三下五除二跑到了结局,还特别注入悲伤的色彩。我认真地把小说打印出来,还特意附加了一张漂亮的封面图,仔细审查了十来遍才小心翼翼地交给老师。那一次分数的等待真是漫长,老师分成几次发放作业,每次隔离的时间至少有一两个星期,好不容易,老师喜上眉梢地走进教室,拉长声音强调今天是发放85分以上的作文,一直没有我的名字,我在失落中又看到了希望,在我班里,有个女孩的文章写得特别好,老师对她极为欣赏。这次下发的作业中也没她的名字。老师说全系90分以上的不到五人,只有一个同学得了最高分,是93。当然不合格的同学也在下一批名单中,我心里想,人生不会这么催悲吧。实在是等不及了,我跑过去问老师,老师听到我的名字笑了起来,故弄玄虚地说记不得。又是一个煎熬的星期,终于从老师手中拿回我的文本了,我迫不及待地打开,这93分的作文竟然是我的!这还真是我学生时代最大的鼓舞,比命运交响曲还激动人心。看着这一本厚厚的文本,以及老师在最后一页留下的批语,我满心眼地喜欢。室友们用惊讶的目光打量这个在她们眼中懒惰得从不写日记的熊学子既然在众多才女群里“鹤立鸡群”。一下子,我的那篇小说成了室友攻读的对象。最可笑的是一个出身书香门第、从小耳濡目染的女孩百思不解,一时失落之际,一天一日记的习惯更严格化、标准化了。也难怪,微小如青苔的我的确是才华和相貌一样出落得谦虚。从那以后,我觉得自己不再是一无所有,不再是没有任何可取之处的爆米花。我经常穿梭在图书馆和阅览室借读课外书籍,读完四大名著,又购买了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到张爱玲、王安忆的文集,小说以及民国才女林徽因的诗集……读古今中外,领悟百家讲台的智慧与大道理,吸取羊皮卷为人处事之道,以及后来接触较深资的《曾国藩传》都深深影响了我的人生。即使我最失落最没有成就感的时候,总有个声音告诉我,熊孩子也有春天。

  至今,我不得不承认,在大学时期,我真的遇到了一个好老师,他用一双善于发现美、挖掘美,善于用鼓励和欣赏去批阅学生命运的老师。人生中,我们应该听取宝贵的建议,但并不是每一张苦药的良方都适合需要治疗的人,更多数的人更多时候需要的仅仅是有效的“因材施教”的疗养,我们希望得到的还是被人欣赏和肯定的语言,因为你那句善意的赞美足以点亮晦暗的旅程,那个声音的力度远远大于教鞭的劈啪声。

来源:绥宁新闻网

作者:黄晓芳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绥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