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县委副书记、县长罗玉梅在全县“6·20”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动员会上强调,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切忌拖拉、观望、等待,要坚持群众自救为主、政府帮扶和社会参与为辅的原则,动员一切力量,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进灾后重建工作。
今年入汛以来,我县先后遭遇“5·10”和“6·20”两次山洪地质灾害,全县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农田和农业生产受损巨大,群众房屋和其它损失重大。为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步伐,尽快恢复灾区的正常生产生活,确保灾区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6·20”山洪地质灾害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指挥部,并抽调全县各机关单位部分干部组成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组,进驻28个重灾村,组织发动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驻村时间暂定两个月。
罗玉梅指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资金投入大、时间跨度长、面临困难多,各级各有关部门在困难面前要始终做到不低头、不气馁,以坚强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迎难而上,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全力推进重建工作。当前部分受灾村民重建家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要帮助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坚持自力更生、自救为主。
罗玉梅强调,7、8月份仍然是山洪地质灾害易发期,各单位要认真落实相关文件要求和本次会议精神,坚持防灾救灾工作相结合,重点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一是要妥善安置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确保大家有饭吃、有房住、有衣穿、有干净水喝,特别要对住房全倒户、失粮户、特困户和因灾受伤的群众给予重点保障,确保群众情绪稳定、社会秩序正常;二是要立即组织灾区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做好耕地恢复和农作物补种工作,努力使农业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三是要抓紧修复灾毁道路、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尽快发动群众恢复重建损毁房屋;四是要抓好救灾资金的筹措、管理与使用,确保各项救灾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五是要强化救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纪律要求,树立责任意识,到岗到位做好相关工作,确保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有序推进。
由于两次山洪地质灾害导致我县182条道路严重受损,大量竹林道中断,致使山上的楠竹无法外运,中集、佰龙等楠竹深加工企业原材料非常紧张,将严重影响我县工业经济正常运行和税收任务的完成。县委副书记袁景甫专门就保障楠竹供应作了讲话,要求楠竹产区的乡镇要上门服务,加强对加工点原材料的保障,要在保证受灾群众衣食住行的基础上,把恢复损毁竹林道作为救灾的重要工作抓好。各有关单位要节节打通楠竹从山上到加工点、从加工点到县城,从县城到上游加工厂的运输通道。
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赵逢春主持会议,县委常委、副县长李玉贤参加会议。
来源:绥宁新闻网
作者:戴红兵 张若沙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