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馨兰幽香——记我们的祖屋“陈锡兰公故居”

来源:绥宁新闻网 作者:陈 用 编辑:redcloud 2021-06-01 09:17:15
新绥宁APP
—分享—

  我们的祖屋陈锡兰公(以下简称兰公)故居位于湖南省绥宁县李熙桥镇陈家村一组,地处省道S248约34公里处,距离公路约600米,当地人称之为“大屋里”。是一座独特的南北风格相结合的晚清四合院古建筑,始建于公元1874年,距今已有140多年,因一直居住着人,至今保存较为完好。

  兰公故居规模不大,占地约76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200平方米,大小房间只有60余间。但整个建筑格局周密细致,建筑结构特点突出。大屋坐西朝东,但大门居然开在前进报厅的南北走廊左端出往北侧的庭院之处,上书“恩承北阙”很应景。大屋分前后两进,前进是报厅,也叫前厅、下堂屋或过堂屋,用来品茶和接待客人,后进正屋有六排五间。前后两进之间是宽敞的梯形天井,前窄后宽,也属罕见,地面用鹅卵石镶嵌出各种精美的图案。堂屋及天井的左右两边都是厢房。后进正屋比天井高约1.3米,共有3个长条石台阶分别下到左右厢房前的走廊和天井。大屋既有南方吊脚楼之风格,又有北方四合院之大气的特点。两层砖木结构,内方外圆。内部四方木结构,长廊回环,重檐错落,天井采光,环渠排水。而外面是弧形砖墙,或凹或凸,或张或弛,竟然没有直线和直角。独特之处还有不少,不一而足,文物专家认为这些特点对于研究晚清时期南方四合院结构的演变有重要参考价值。

  兰公故居还是一座文化建筑。全屋飞檐翘角,雕梁画栋,门窗栏杆的雕刻鬼斧神工,人物故事惟妙惟肖,花草鸟兽栩栩如生,虽经历了百余年的风雨洗礼,仍然清晰醒目。内方外圆的建筑设计和不拘一格又浑然一体的布居契合儒教中庸之道的传统思想内涵,也体现出兰公内在原则性和外在灵活性相统一的处事为政思想。前厅前面小天井边的照壁上有万民敬仰的明代著名清官海瑞的壁画像,表明兰公为政偶像,心存百姓,心存国家。他还亲笔题写了很多充满豪情和智慧的对联。一进大门走廊,就在照壁处留下罕见的“吟风弄月图”壁画,一句“盍归乎来只赢得两袖清风一肩明月”点出兰公甘愿清贫,坚持操守,不随波逐流的心志。虽已辞官归家却“未敢忘忧国”,一联“履中蹈和式如金玉,砺才砥德相我国家”,一副“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都是催人奋发向上,为国效力,成就自我。豪迈的家国情怀至今仍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一帧“惜衣惜食非是惜财为惜福,求名求利总要求己莫求人”的朴素家训则教育后代要珍惜劳动成果,珍惜当下,要自强自立,不走歪门邪道。正如湖南日报社文热心老师所说,大屋里“规模小而质朴”,这份质朴中静藏着为以国为家和为政以德之大气。

  作为一个典型的具有家国情怀的清官,兰公特别重视教育,注重人才的培养。他在离正屋约50米处的坪上头建了一座与正屋规划相仿的小四合天井屋,开办私塾,教书育人,村民们称之为“学堂里”。可惜的是,在20世纪60年代受“破四旧,立四新”的影响,“学堂里”被拆掉了,就连现存的正屋也曾被人为地损坏了不少。几经风雨和磨难,兰公故居能较好地保存至今也算是值得庆幸的事情了。

  在21世纪之初,兰公故居迎来了新的契机,2005年3月16日被列入了绥宁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湖南发现之旅(4)的专家组对兰公故居进行了考察,发现这是沉静百余年的一个宝贝。之后,省、市、县文物部门的专家又多次实地考察,认为规模不大的兰公故居的建筑风格、“海瑞像壁画”和“吟风弄月图”壁画等,在全国实属罕见,令专家惊叹不已!2011年1月24日,兰公故居被列入了《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从此,“大屋里”也算全国远近闻名了。各级文物部门的领导、专家、文人记者和感兴趣的游客都纷至沓来,或仰慕兰公的清廉为官之道,或研究传统文化和建筑风格,或探秘猎奇。故居也陆续进入一系列相关作品和论文。如:绥宁县文物局的《陈锡兰故居》、知名作家陶永灿的《幽幽兰香》、“湖湘楹联七子”邹宗德的《陈锡兰故居楹联》、湖南日报知名记者文热心蒋剑平的《家是最小的国》、湖南省博物馆、湖南省文物局曹砚农研究员的《晚清老宅里的“圣贤文化”》等。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了兰公故居的历史文化和建筑风格。曹砚农先生认为“用先秦典故作题材原创的《‘吟风弄月’图》壁画,世所罕睹”,并且认为海瑞壁画像“为迄今国内外仅存的海瑞彩色壁画像,弥足珍贵”。这些令我们出生、成长在“大屋里”的兰公后嗣都感到很惊讶,长了知识,想不到自己居住的祖屋还含有这么深厚的历史文化。除了这些文人骚客之外,四面八方的游客也前来旅游观光。绥宁县第九中学(原八中)还以陈锡兰故居为题材,编成校内教材以教育学生认真读书,热爱祖国。绥宁县内一些单位经常组织党员到兰公故居现场上党课。中共绥宁县委在县城“巫水画廊”特建了一处廉政文化墙,以“陈锡兰两袖清风”为题材,雕刻了巨幅石版画,镶嵌在廉政文化墙中,供人们观赏学习。2013年10月,李熙桥镇入选湖南省第四批历史文化名镇,兰公故居具有重要地位;2017年12月,陈家村依托兰公故居入选湖南省第五批历史文化名村。2019年10月1日前夕,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绥宁县委宣传部以“我和我的祖国-美丽绥宁我的家”为题材,将曹砚农先生《晚清老宅里的“圣贤文化”》一文放在微信平台评选十佳美文美图,荣获第六名。

  兰公人如其名,为人低调、正直,清同治七年(1868-1870)任陕西宜君县知县(陕西三秦游网《宜君县明、清时期历任主政者一览表》记载),清光绪二年(1870-1876)任陕西兴平县知县。在任期间他勤政爱民,重视农业,剿匪除害,保一方平安。因政绩突出,皇上诰封“五品知府”,享五品俸禄。此外,还在陕西的兴安府、龙驹寨做过三年税官。致仕返乡时,当地百姓敬赠“万民伞”。为官如此就是自豪与荣耀。兰公虽在外地任职,却心系家乡,热爱家乡,为家乡引进优良水稻种子“柳叶麻”,俗称“麻谷子”,推广种植,造福家乡人民。回到家乡后,即融入乡亲之中,兴修宗祠,开办私塾教书育人,令后人敬仰。兰公故居好似本地的幽兰,藏于山野深处,却永远散发出幽幽的清香。正如兰公在其故居堂屋的神龛上方所题写的“明德惟馨”。馨兰幽香越传越久远。

  兰公人如其名,为人低调、正直,清同治七年(1868-1870)任陕西宜君县知县(陕西三秦游网《宜君县明、清时期历任主政者一览表》记载),清光绪二年(1870-1876)任陕西兴平县知县。在任期间他清政爱民,重视农业,剿匪除害,保一方平安。因政绩突出,皇上诰封“五品知府”,享五品俸禄。此外,还在陕西的兴安府、龙驹寨做过三年税官。致仕返乡时,当地百姓敬赠“万民伞”。为官如此就是自豪与荣耀。兰公虽在外地任职,却心系家乡,热爱家乡,为家乡引进优良水稻种子“柳叶麻”,俗称“麻谷子”,推广种植,造福家乡人民。回到家乡后,即融入乡亲之中,兴修宗祠,开办私塾教书育人,令后人敬仰。兰公故居好似本地的幽兰,藏于山野深处,却永远散发出幽幽的清香。正如兰公在其故居堂屋的神龛上方所题写的“明德惟馨”。馨兰幽香越传越久远。

  二0二一 年五月三十一日

来源:绥宁新闻网

作者:陈 用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绥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