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分 鱼

来源:绥宁新闻网 作者:张先邵 编辑:redcloud 2021-01-25 11:11:24
新绥宁APP
—分享—

  午后的阳光,透过高大挺拔的树木懒洋洋地斜照在冬天的莳竹河上,波光粼粼。

  莳竹河是古县城的母亲河,深冬的莳竹河像一个怀春的少女,穿越千年古镇寨市,沿寨黄公路逶迤静静地流淌着,述说着千年古镇的故事,见证了千年古镇新的变化。

  “张主任,今天我们村里分鱼啦!您有空去吗?”绥宁县教育系统驻寨市苗族侗族乡西河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唐英明说,电话里透出他高兴的声音。“谢谢,唐队长!今天我在盐井年终绩效考核,去不了。”

分鱼。

  唐队长的电话,顿时把我拉回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

  那时,我家还在农村,属黄土坑公社同乐大队第一生产队(今黄土矿镇同乐社区)。

  记得,每年快过年的时候,队里要干鱼塘。

  干鱼塘的事,是小孩子最高兴、最快乐的事。

  待放干鱼塘里的水后,大人们把负责队里集体分鱼的任务完成后,“大家可以自己捞鱼啦!”队长一声令下,这下,鱼塘顿时沸腾起来。

  有拿着筝的,不用下塘,在鱼塘边直接用筝捞鱼的;有穿高桶鞋的,直接下到塘里去抓鱼的;还有不怕冷的,脱了鞋袜,冲向鱼塘中间的。那里,常常是干塘时水干不完的地方,也是草鱼、鲢鱼最多的地方。

  “那里有一条草鱼,快捉!”“这里有一条团鱼,快捞!”“快,快,螃蟹爬过来了!”塘边上拿着脸盆、铁桶装鱼的人们此起彼伏的喊叫声以及塘里中年男子与生了崽的妇女抢鱼声、还间杂些情窦初开的少男与怀春少女打情骂俏声,汇成了一曲干塘交响曲。

  最热闹的要算争鱼声。“这条鱼,是我最先看到的!你让不让?不让!我告诉你老婆,你捉鱼的时候,你趁机摸了我的手,回家揪耳朵,拜床脚,跪搓衣板,有你受的!”中年男子嘿嘿嘿,生了崽的妇女哈哈哈。中年男子只得乖乖地把到手的鱼送给了生了崽的妇女,顺势又摸了一把生了崽的妇女的手,光滑滑的手感。一溜烟,中年男子转身跑到一米外的地方去抓鱼了。

  “回家呷夜饭去啰!”不知谁家小孩喊了一声,小孩子一窝蜂似的,一手抓着一条大鱼,一手拿着鞋袜,打着赤脚,腰上背着装满了螃蟹、泥鳅、甲鱼的篓箍子,一路唱着“小小竹排江中流,巍巍青山两岸走。雄鹰展翅飞,哪怕风雨骤……”《闪闪的红星》的插曲歌,一个个脸上红扑扑,飞快地奔向家里。

  生产队长坤宝哥正在喊分鱼队员的名字,记工员在边念报数,边记数李家二嫂30斤,张家三婶40斤。还在等着分鱼的生产队队员,有的卷着喇叭洞烟吧咑吧咑吐着烟圈,有的聊着家里挖了多少红薯,打了多少玉米,收了多少高粱。

  每年分鱼分到最后,剩下的是鲢鱼、团鱼,没人要,说是鲢鱼刺多,团鱼没油炒,争吵不己。

  每到这时,队长只好把分给自己家里的鱼拿来(队长家里有数十口人),要他们自己任取所需,得以圆满解决。

  “在想什么呢?张主任!”一年轻龙老师打招呼道,我急忙连声应道:“噢,没什么,突然间想起了小时候农村年终分鱼的趣事。”

  龙老师一句问话,把我又重新拉回到了现实中来。

  次日,恰逢双休日,绥宁县融媒体中心采访部副主任宋三龙因有扶贫专题采访任务,于是我叫上好友的车,和他一起去寨市采访分鱼的新闻故事。

  村里副书记李双告诉我,分鱼地点在岩坝塘。我们顺利地找到了岩坝塘,鱼塘边站满了正等候分鱼的西河村民。

等候分鱼。

  村里书记肖华平向我们介绍了一些村里的基本情况:全村有1225人,村集体有50亩鱼场,每亩产量达2000斤。这次分鱼按每人4斤,两天已捞了近5000斤鱼,分给了村民,让老百姓年年有鱼(余)。

 捞鱼。

  有几个认识我的村民,跑过来跟我打招呼。

  “老师,我不知道您姓什么?但我认识您,您去过我家。”正提着满满的一桶鱼的一村妇迎面笑着对我说。“你是吴梦的妈妈,我姓张,我和宋主任两次到你家走访调查呢。”我微笑着应声道。

  吴梦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20年7月吴梦以优异成绩从绥宁县第一中学考入南华大学,经两次实地走访调查,吴梦受到蒙昌敏先生5000元助学金资助、“我要上大学”项目5000元资助。

  “感谢党和政府,给我们派来了好书记、好队长唐英明老师,搭帮他为我小孩争取到了资助项目,解决了吴梦上大学的学费问题。”吴梦妈妈激动地说。

  “今天,村里又给我们分了过年的鱼,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是越来越好,越来越幸福!感谢党和政府!”

  望着吴梦妈妈提着满满的鱼桶一步又一步走在回家路上的背影,我忽然想到,是啊!正是有千千万万个如唐英明这样的共产党员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带领村民拔穷根脱贫致富实现小康,如今踏上新征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才让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富强、人民生活越来越美好。

来源:绥宁新闻网

作者:张先邵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绥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