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朴于家大院

来源:绥宁新闻网 作者:林道珍 莫平君 编辑:redcloud 2015-07-16 16:57:35
新绥宁APP
—分享—
  
于家大院全貌
 
于家大院全貌
 
 青砖碧瓦翘檐的沧桑窨子屋
 
古拙厚重的于家大院仓楼
 
于家大院纵道
 
于家大院横道
 
于家大院寓意“步步高升”的鳌头屋顶
 
于家大院别具一格的双面雕镂窗花图案
 
于家大院别具一格的雕镂窗花图案
 
于家大院砖墙上刻下的建造时间
 
于家大院砖墙上刻下的建造时间
 
 于家大院砖墙上刻下的建造时间
 
于家大院残缺的明代护林碑
 
 于家大院进门石凳
 
 于家大院石门坎、厚门板
 
于家大院石筐
 
 于家大院石雕
 
于家大院石雕
 
 于家大院铜门环
 
 于家大院石台阶
 
 于家大院鼻子石
 
于家大院鼻孔砖
 
 于家大院土地屋
 
历经沧桑的于家大院古井
 
 建于隋唐的于家大院古石桥

  在绥宁县东北部有一处古老而又神秘的院落,它建于清乾隆5年至光绪15年间(即公元1740年至1889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通过省内外众多专家的不断考证和媒体、网站的深入报道,它在尘封百年之后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它的古朴、沧桑、神秘以及厚重的民间民俗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这就是绥宁于家大院。

  于家大院位于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绥宁县李熙桥镇镇机关大院左侧,距县城67公里,又称黄道堂,它西、北两面临山。登高望远,只见院内屋顶砖瓦层叠,檐角错落起伏,十分壮观。大院与山冈之间用石头修建了3-5米的挡土墙,东、南两面是6米多高的仓楼。大院和大院外的水塘占地近百亩。

  这处大院的窨子屋排列布局齐整有序,共有老大门、新大门2个出口,4条纵道,8条横巷,巷巷相通,又相互错落,外人进入很容易迷路。院内的窨子屋一律只在南墙开窗,北、东、西墙一般只开通风口或小窗,墙体都高过瓦墙,两侧山墙鳌头高耸,即使一家失火,只要把把堵孔专用的鼻子砖往通风孔一放,就隔断了火势,它的防火功能相当完善。大院内各屋虽建于不同年代,却有着相似的青砖、碧瓦,相似的石门框、厚板门,相似的寓意“步步高升”的鳌头屋顶,连接屋子之间的石板路也非常相似,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南方合居建筑群落的特点,也充分证明当时于氏家族成员地位平等、贫实相近、互学互励、互助互济、没有等级之分,这种自觉在200多年前乃至今天及至以后都相当难能可贵。于家大院各家窗花图案都不相同,花、草、鸟、兽等栩栩如生,阴阳、雌雄双双对称,且都是双面雕花,分外美观,弥足珍贵。更为珍贵的是,于家大院每座建筑墙砖上都醒目的刻有历史记载和修建年月日时辰,极具人文、历史和文物价值。

  历经沧桑,于家大院应该是幸运的。解放前夕,于家大院惨遭匪患,30多座古建筑毁于一场大火;新农村建设浪潮中又因为村民新建房屋,几栋古迹遭到人为损毁;尤其是前几年房地产巨商回家装修门脸,于家大院进院建筑也在改造中遭致破坏……但于家大院终究还算幸运的,现今仍保存较为完好的整体建筑25栋。虽然墙壁上的花草、鸟、兽等早已变得模糊不清,独具特色的鼻子砖也所存无几,好几栋建筑经历风雨浸淫已经破损不堪,面临倾毁,进大院的门脸建筑遭到人为破坏损毁严重,甚至上千年的古码头因新修民族风雨桥被毁再难寻踪迹……但毕竟,毕竟当地政府和文物部门都已有所警醒,正在加大力度积极采取措施对于家大院进行保护。据说,前几年县文物局还投入20多万元对于家大院进行了一次象征性的维修,完工之后,承包商还盛情邀请文物部门和当地相关人员到凤凰古城“取经”,各方皆大欢喜。只有“院中人”云里望月及当地居户有些牢骚,但人微言轻,无足挂齿。

  值得庆幸的是,通过各方积极努力,于家大院近年来先后获批省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和国家集中成片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整体保护和利用示范村。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加紧于家大院保护性修缮的各项规划设计。但愿这次能把有限的资金都用在“刀刃”上,修缮也尽量保持原貌,最大限度体现其精神内涵,而不是只图光鲜亮丽。

  相信,随着绥宁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于家大院定会撩开她那迷人的面纱,迎接专家们的科学考证和游客们的旅游观光,她的古朴、厚重、神秘、奇特和弥足珍贵,定会得到世人的公认与重视。

来源:绥宁新闻网

作者:林道珍 莫平君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绥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