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探秘神奇绿洲 体验醉美绥宁”系列报道之一
撩开苗家侗寨的神秘面纱
——“探秘神奇绿洲 体验醉美绥宁”系列报道之一
绥宁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素有古苗疆要区之称,境内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遗存丰富、民俗风情独特,为弘扬民族历史文化,给5月中旬举办的苗族四月八姑娘节系列活动预热造势,从即日起,我县将推出“探秘神奇绿洲 体验醉美绥宁”系列报道,让记者探访苗乡侗寨,以体验式报道的形式,通过更多元的手法、更开阔的视觉,全方位展示民族淳朴风情,诠释民族文化内涵,给广大观众来一场民族文化知识普及,在全县掀起一股民族复古风、追捧风,从而提升绥宁知名度、美誉度,吸引各地游客前来观光、体验、感受民俗风情,促进民族旅游资源的开发。
这里森林生态优美,民俗风情浓郁,人文资源丰厚,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誉为“世界上唯一一块没有受到污染的神奇绿洲”。
森林生态优美
绥宁县总面积2926,67平方公里,人口37万,有汉、苗、侗、瑶等20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0%,是以神奇的绿洲驰名的林业大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有独特的森林生态及丰富的动植物资源。黄桑原始次生林中就有木本植物700余种,其中珍稀树种193种,古老孑遗树种36种,特有树种18种,观赏植物166种,有哺乳动物8目20科58种,国家保护动物18种,省级重点保护动物10种,被生态学家、动植物专家称为“江南少有的动植物基因库”。
该县不但有独领风骚的森林生态、动植物资源和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而且还有浓郁的民族民俗风情。
民俗风情浓郁
绥宁县有19个少数民族,各民族长期处于大杂居小聚居状态,文化相互影响,既形成了许多共有的民俗,也保留了各民族的一些独特习俗。“高山木叶笑微微,十八满哥你会吹?你若吹得木叶叫,木叶传情不用媒”这是流行于苗乡的一首情歌。每到三春时节,苗乡青年男女聚集山头,山歌阵阵,木叶声声,他们以木叶传情,山歌联姻,从而结成百年姻缘。“木叶传情不用媒”的习俗至今还在苗乡广为流传。
苗乡侗寨正月间流行逗春牛,牛头用竹片和纸皮扎制,牛身和牛蹄用黑布缝制,一人舞牛头,一人舞牛身,另一人扮农夫,手执犁杖跟在牛后,春牛在锣鼓声中有节奏地表演“吃水”、“过坎”、“斗角”、“洗角”、“搓蹄”等动作,围观者吆喝喧天,拍手助兴。
在少数民族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傩舞,表演时,男女表演者都戴上面具,即傩具,男青年上身赤裸,女青年上身穿内衣,男女青年下身都围树叶状短裙,表演者全部打赤脚,在锣鼓点子中手舞足蹈,左盘右旋,变化出各种队形。
此外,苗乡侗寨还有喝万花茶、六月十六茄子拌牛肉、舞龙灯、耍狮子等民族风俗,足可令人大开眼界。
旅游资源独特
三亚看海,绥宁看山。绥宁县有独特的旅游资源,以县城长铺镇为轴心,方圆10公里范围内,有以茫茫原始次生林闻名国内外的黄桑风景名胜区,以高峡平湖著称的关峡景区,以及以古代名将邓子龙摩崖镌刻“东南第一山”闻名遐迩的神坡山仙境。各大景区,百余处景观特色鲜明。长苞铁杉林风雨千年,危崖耸立,高大劲拔,傲骨铮铮,根连理,枝连理,林象十分独特;鸳鸯岛古树藤,山重水复,谷深林茂,让人称奇叫绝;九溪冲古老深邃,神秘动人;古杉林百代风云,沧桑可鉴;六鹅洞、白水洞、老龙塘大小瀑布飞珠溅玉,雄奇秀美,风姿各异;观音洞、龙宫洞、风神洞洞石鬼斧神工;情人谷长廊十里,清流古木,如诗如画;鲤鱼跳龙门、三马饮清泉、云涌天阙、龙争虎斗楠木林等景美不胜收。景区内既有高山草原牧场风光,也有吊楼叠叠、筒车悠然;既有大门洞、花园阁高峡平湖荡舟的悠闲,也有漂流清波十里跌宕多姿的惊险刺激。神坡山景区分布有中国特有植物红豆杉科中的穗花杉群,更为奇特的是发现全球惟一的一株雌雄同株的穗花杉。
人文资源丰富
此外,该县还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可供挖掘整理。据楚文化学者研究,绥宁因古属楚之极边,地处巫水河主体流域,是古楚文化向大西南退移的最后一块遗存地,也是目前森林生态环境最佳的遗存地。屈原《九歌》中所描述的巫觋娱神等原始仪俗及原始生殖崇拜文化,在此遗风甚浓。古代曾有飞凤、莳竹等与图腾崇拜、信仰民俗密切相关的县名,至今仍有“傩母冲”、“女阴泉”、“傩峒”等众多烙有原始印记的地名的景观,跳神、驱傩、会龙、杠土地、“四八姑娘节”、白马节等大量富有原始神奇文化色彩的民俗活动流传极多。
来源:绥宁新闻网
作者:李斌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