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堡古国民居 聂德荣 摄)
居住
绥宁苗、侗族大多聚族而居,基本上一姓一寨,寨子依山傍水,少则几户几十户,多则上百户。周围植有风景林,俗谓“风水树”,严禁砍伐。住宅形式,有平地屋和吊脚楼。吊脚楼,多依据斜坡地形建筑,也有平地建吊脚楼的,系木质瓦房。正屋多为四排三间,正中一间为堂屋,北部地区称“天屋”。屋内正面设神龛,是祭祀祖先、合家聚餐和请客宴会的场所。两边的开间各分前后两间,前为厨房,后为卧室。厨房设有正方形木围火炉。正中立三脚铁撑架,用于煮饭炒菜,忌脚踩。家庭条件好的人家,在正屋两端加配偏厦,又称仓楼,楼下设厕所,安放石磨、石碓(现改为打米机),堆放柴草、杂物,饲养牲畜。楼上为粮仓和卧室。上世纪80年代起,随着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木材的不断减少,修建砖木结构楼房的渐渐多起来了。一些先富裕起来的居民还修建了砖混结构的楼房,火炉大多被省柴灶所取代。90年代末起,农村各族民众的新建房舍逐渐向钢筋水泥楼房发展。
(建房 聂德荣 摄)
建房
建房是人生中的大事,亲戚邻里乐于帮忙,主人上门请帮工时,被请者决不推辞,而且主动捐献义务工若干。排扇(木屋竖架)之日,毋须主人邀请,村中青壮男人清早起床,自觉前往助力。
结构正屋一般为四排三间,木房每排5柱,俗称五柱落地。双坡悬山顶,顶上盖杉木皮或稻草或楠竹或青瓦,视各家经济条件而定。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为节省木材,政府提倡改建砖木结构楼房。
发墨户主请阴阳先生择定吉日,木匠把中柱料平放刨平,由户主牵墨线站在中柱一端,木匠拿着墨斗站在中柱另一端,右手提起墨线侧耳细听,一有响声,立即弹下,如听到的是喜鹊叫或笑声、祝贺声,则认为吉利;如听到乌鸦叫或哭声、吵架声,则认为不吉利。
(上梁 蒙海涛 摄)
上梁屋架竖好后,择吉日上梁(连接堂屋左右中柱之主梁)。梁木由户主邀请6名青壮年男子上山择伐,可在任何山里选择一蔸多株的笔直杉树,盗伐其中最理想者,俗称“盗梁木”。梁木砍倒后(不能落地),在树蔸上放些钱和1张请柬,恭请杉木主人前往喝酒。然后,在树腰上扎上红布条,抬运回家。途中,任何人碰上不但不阻拦查问,反而热情道贺。到家后,小心平放在木马上,切忌落地,立即加工,并用红布包少许银子、谷子、茶叶、针,钉在梁木正中处下方。上梁时,木匠师傅杀一只雄鸡,把鸡血涂在梁上压煞。然后,助手用棕绳拴住梁木的两端往上拉,木匠师傅扶梯上举,口诵祝词,登一级念一句:“登一级,地灵灵,天青青,上梁正遇紫微星;登二级,人有福德,地有灵气,竖柱欣逢黄道日;登三级,吉星高照,鲁班仙人亲自到;登四级,此时本来是良辰,诸事如意家业兴;登五级,好话不用多,十个儿子九登科;……”梁木安好后,户主用筐子装上酒肉、红糍粑和钱币(硬币)恭送屋顶。木匠师傅骑在梁上,边颂祝词边喝酒。念毕,将红糍粑和钱币按东南西北顺序抛向围观者。众人在欢呼声中争抢,显示房主人今后会兴旺发达。实行森林限额采伐后,偷砍梁木习俗废除。
来源:绥宁新闻网
作者:编辑:王伟琪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