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宁县志·民俗》载:苗民“疾不服药,多信鬼神”。在绥宁苗民观众中,鬼与神无等级之分,但有善恶之别。保佑人的鬼怪、精灵,被称为“善鬼”,亦即“保佑神”,如祖先、大树、门神等;反之,给人们带来灾难、瘟疫、疾病的鬼神便是“恶鬼”、“凶神”。旧时人们难以抵御与解释自然灾害、瘟疫疾病、老死夭折等现象。对于这些现象,按照苗文化的传统观念,则一味解释为恶鬼作崇,或者是伤天理,遭到祖宗的责罚。于是,每遇两蛇相交、女人难产、母猪咬小猪、家里生霉菌、狗上屋顶、母鸡打鸣等现象,都认为恶鬼上门的征兆;人和家禽生病或庄稼出现病虫等,都认为是恶鬼的侵害。总之,人世间的一切不幸和灾难,都认为是鬼怪作崇的结果。
鬼的种类很多,名称不一,在苗民日常生活中简直有“草木皆鬼”之观念。人们甚至可以任意给鬼定名,随便什么生物都有鬼的活动;家里有“家鬼”(多为善鬼),山里有“野鬼”,水里有“水鬼”,田里有“田鬼”,路上有“路鬼”,有“饿死鬼”、有“伤亡鬼”,有“古树鬼”、“雷鬼”、“牛鬼”(牛头马面)等等。五花八门,举不胜举。而每类恶鬼中又包含许多具体的鬼,如“凶死鬼”(即非正常死亡,又称“短命鬼”)中有“吊颈鬼”、“炮打鬼”、“火烧鬼”、“难产鬼”、“落水鬼”等等;又如路上的鬼有“迷路鬼”、“含沙鬼”等等。不过在绥宁苗乡,一般是按鬼的形成性质来定名的。同族人的灵魂叫“家神鬼”,在山上的高坡活动的鬼叫“高坡鬼”(此鬼十分高大,披红戴绿,传说其能一脚站在那边山坡,另一只脚立在这边山坡,高耸入云)。在洞里活动的鬼叫什么“洞主”或“洞神”,古树的灵魂叫“老树精”,敲竹子作响声吓人的叫“敲竹鬼”等等,总之鬼的名目繁多。关峡凤凰村杨煜文记载所祭的鬼有一百零八种,苗老司的巫术中也有“三十六堂神、七十二堂鬼”之说,对于鬼的来源、鬼的活动方式及驱除恶鬼的方法等也有较详细的说明。在这种观念影响下,有些人“疾不服药,多信鬼神”也就毫不奇怪了。
祭鬼以求消灾避祸,是苗民原始宗教活动的中心内容,从祭鬼活动的性质来分,可分为:
第一,敬奉性,就是敬奉善鬼的活动。此类活动一般规模较大,集中地表现在祖先崇拜的活动中,对善鬼人们十分崇敬,不惜杀牛宰羊以慰善鬼。
第二,敬畏性,祭祀规模也较大,敲锣鼓放鞭炮,十分热闹,一般是敬那些容易动怒,又不常作崇的鬼神。如天王、雷王、龙王、五谷神等。
第三,贿赂驱赶式,这种形式用来祭恶鬼。祭恶鬼的活动主要有“招魂”、“隔鬼”、“打灯”、“收瘟”、“打井”、“放犁头火”、“放桐子”等等。
(一)“招魂”
健康是人们最基本的需求,而疾病与死亡却总是威胁着人们。苗民认为,人的疾病与死亡是鬼作崇于人们灵魂的结果。鬼如果作崇于人尤其是摄去了人的灵魂,其人就会四肢无力,脸色青黄,进而生病死亡。要救治这种人,就必须举行招魂祭祀,招魂祭祀就形式和方法来看,主要有“招魂”、“喊魂”、“赎魂”以及“招亡灵”四种:
1、招魂
招魂仪式是针对病人而来的。一般家里有病人,据巫术察辨是被鬼怪摄去魂魄者,就必须要请巫师举行招魂仪式。巫师或用“放阳术”或用“占卜术”,首先看清是何鬼作崇,以此为根据选择祭品及招魂方式。比如是“饿死鬼”作崇,就用水饭一碗,酒菜少许,化几叠纸钱,说几句劝解的话。诸如:“主人与你无仇无怨,何必乱使手脚,倘你没有吃的,现有酒饭相供;你若没有钱用,现在钱财相送,主人都是好人,请你不要在此作崇。天地四方,水塘山林都是你安家的地方,打开你的金锁吧,使病人灵魂归身,疾病脱体;收去供给你的钱财饭菜,到别处去享用吧。你也应当潜心修炼,必成正果,好自为之”之类的鬼话。言毕,泼下水饭,焚罢香纸,拿下三根蜡树条(即:女贞树的一种,当地称余蜡树,传说可以驱魔,湘西苗语谓此树曰“多朵定”即土地庙神树),在堂屋的桌上捆两根,凳上捆一根,巫师再念咒语,大概是迎回游魂的意思。据说此时一定有一只红蜘蛛爬上蜡树条,表示游魂归来了。于是巫师赶忙将蜘蛛捉住,用纸筒装了,在病人床头上放上七天,游魂便回到了病人身上,病也就好了。
2、喊魂
喊魂仪式对小孩用得最频繁。人们认为小孩的阳气太弱,其灵魂也如其生命一样脆弱,最易为恶鬼作崇,恶鬼也最喜欢拿小孩出气逗耍。所以家里小孩有点点不适,梦多了点,饭量少了点,在外摔倒一次等等,大人都要为他“喊魂”。这类仪式大都由其父母来做,比如小孩在某个地方跌倒了,便备水饭一杯,白天放在火塘边。到了傍晚,便无声无息地走到小孩跌倒的地方去,泼了水饭,说上几句小孩不知天命、触犯某神某怪、乞求宽恕、放了小孩魂魄的话,便算完结。在回家的路上,不停地喊着小孩的名字,问:“回来了么,回来了!”的话,喊一声,应一声。回到家里,把大门关上,在小孩子头上摸摸就行了;又比如小孩掉到水塘里,则由大人用一只熟鸡蛋到水塘里捞魂,边捞边喊、一喊一答,回家后,让小孩把鸡蛋吃掉。这几种形式,大都叫“喊魂”。
3、赎魂
赎魂多指小孩的魂魄被鬼怪摄走了,要花些钱财才能去赎回来。此外还有一种不知小孩何因何处失魂,便走出家门口,在一些田边地角用石头压上几叠纸钱,对一些无名氏的鬼怪,遥寄一片祈求之意。三天后,若小孩病情有所减少,便去把纸钱烧了,并用筛子在一些瓜架下抖动,如落下一个红蜘蛛之类的小虫,便用纸包回家中,放在小儿枕边。小儿病愈后,蜘蛛不见了,便认为是失去的魂魄回到小儿身上了。
4、招亡灵
招亡灵是指将亡人的灵魂招回家来敬奉,不要四处漂游成野鬼。招亡灵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人死送葬后的第三天,重新邀齐兄弟姐妹、姑爷姐父,大家团聚在一起,重到亡人(一般指父母)坟头上作祭祀,招回亡人的灵魂回家敬奉。此种方式苗语中叫“cha mie”,也就是找人的意思;第二是在人亡一年后邀集兄弟姐妹或姑爷姐夫,在亡人坟头作祭祀,将亡人的灵魂招至家中敬奉。这一种仪式比较隆重,有的还要举行大请客,少则一日,多则三日方罢。
(二)“隔鬼”、“驱魔”
隔鬼的主要方式是请苗老司画符避鬼。符的种类很多,针对不同的鬼用不同的符,符上画的大多是天神、雷神、火神、祖先神等法力无边的神的符。符号旁边有几行咒语,用来说明其符的威力。请苗老司来举行隔鬼仪式,规模较大。苗老司首先要占卜然后选择适合的符,进行“搜鬼”,每个房间都要搜到,然后把符分别贴在房间的门口。贴完符后,苗老司还要念上一段“隔鬼咒”:
“一隔天边不见天,(隔空中恶鬼)
二隔地府少人行,(地下的阴鬼)
三隔冤家封鬼路。
四隔五气断五鬼;
五隔古墓众妖精;
……
人鬼分道,两不相扰,千年不相遇,万年不相逢。”
此外,“隔鬼”还有些简便方法。一种是家有病人,疑鬼缠身,便用桃树枝先于病人身上“赶鬼驱魔”,而后将此桃树枝插在门上,以示“隔鬼”。有的还实行“封门”的办法,即画符或插桃树枝条,禁止生人出入。苗乡人都懂这些习惯,如见“封了门”,一般都不去看望病人。须等“开门”后才能进去看望病人。另一种是用“鸡血隔鬼”:即杀大公鸡,用鸡血在门上画“十字”,据说也可以“隔鬼”。
(三)“放犁头火”
这种祭鬼活动,又叫“打灯”,是一种驱鬼活动。大凡家道不旺,人畜多灾时,如果用酒饭讨好鬼,用“隔鬼术”回避鬼,病人仍不见好家畜仍不见安,苗民认为是鬼赖着不走,这时就得请苗老司“放犁头火”,以驱鬼消邪。“放犁头火”的过程很复杂,大致有下面几个步骤:
第一步是“请神”,苗老司摆上祭品,点香化纸后,念咒请神相助,请祖先作后盾。一般要念“五雷神咒”、“土地神咒”、“金光咒”。
“五雷神咒”的内容是:
“四天王、八金刚;蛮雷公、蛮雷母、太极檄将军、十二修神愠太保,弟子有请望来临,鬼娘鬼婆鬼妖精,黑风黑雨黑气,正是落叶斩妖时。大小雷神多保佑。挡我者死逆我者亡;西天独脚大雷公,必定现神通。带刀兵三千,必定念符中,有请望来临。”
“土地神咒”的内容是:“元始安镇,普照万灵;若续金光,土地麒麟;左赦右赦;内外诚请;各按方位,镇守家庭。师祖有令,驱仪邪神,皈依大道,元享利恩。有请来临。”
“金光咒”的内容是:“金光神咒,天地玄宗,万气本根,广释万劫,正吾神通。三界内燃,为道独燃,伴有金光,护卫吾身,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包罗天地,养育群生,丰泽万物,身有光明。三界侍卫,五帝司迎,万神朝礼,鬼妖丧胆,精圣亡形,内有霹雳,雷神行明,动惠交彻五气腾。金光速现,后护真人。”
第二步是差“阴兵”。这步苗老司极尽夸张之能事,大唱“阴兵”之威风,有祖师在旁,有“阴兵”出战。诸神祖先相助的强大力量,奉劝恶鬼赶快逃生,否则便来不及了。唱词是这样的:
“大喊三声天兵到,
小喊三声地兵齐;
大船停在双河口,
小船靠在户主水码头,
马缰拴在户主金钩上,
长枪插在三门外;
短枪不离膝盖头。
男兵到来排在左;
女兵到来排在右。
中间留着户主好装香;
号而噫!
……”
第三步是“放犁头火”。届时堂屋里灯火通明,苗老司把铁锹犁头烧得通红,然后咬在嘴里,此招是向恶鬼显示法力。在堂屋里转上几圈后,再口含烧沸的桐油四处喷洒,念着咒语把恶鬼赶出门。为了检查鬼是否走了,苗老司再打着桐油灯,把家里每个角落都搜遍,口里不停地念念有词,苗人称为“搜鬼”。在确定鬼已走了之后,再进行祭祀,把诸神打发回去,烧香化纸响炮相送,以表谢意,然后关上堂屋大门,苗老司对着病人说几句“好话”。至此,“放犁头火”活动就算完结了。
(四)“放桐子”
“放桐”活动是由巫婆来主持的,所以绥宁一些地方把巫婆又称为“桐子婆”。“放桐”与“放犁头火”性质差不多,目的在于驱邪赶鬼,不过比“放犁头火”要显得阴森可怕,更神秘,一般胆小者是不敢观看的。譬如某家中邪有鬼,请来巫婆驱魔,一切准备就绪,届时巫婆烧香化纸,摆上蛋、米、酒等祭品后,便装神弄鬼,使自己处于迷迷糊糊的状态,表示自己已进入鬼蜮世界。乱跳乱翻一阵后,便怪声怪调说起话来,如果发现是男鬼作崇,她便学着男腔说上一通(很奇怪,这时说话的声音已全变了)主人发病的原因,大致是什么恶鬼作崇的意思。说完后突然惊醒,表示她又回到了阳世,接着便举行驱鬼祭祀。作完祭事后,她还补充一句“某某消灾人愈”,有的是请了一张符,有的是送了一点药以表示“神药两解”。
(五)“收瘟”
旧时苗区常常瘟疫横流,每当瘟疫发生,常常是整寨整村人畜皆亡,所以苗民十分恐惧“瘟疫”,也最恨“瘟疫”。每到夏秋之交、暑热天气,就要请由苗老司主持“收瘟”活动,以驱瘟神。“收瘟”祭祀是“阖寨之公祀”,其内容及步骤大致如下:
第一步,念咒请神,主要是诵《元帅咒》,其内容大致如下:“启请雷霆都司院,符神法禄众天神,马赵剿瘟显神通,庞龙狗闭现金身,灵鸽定生传使者,五方五帝五雷神,车堆里刘陶将,邓都冲里传大师,地司太岁阴将军,天热暑高四天太保,神符和桥二大神、六天威猛张显圣……诸神扶寨救众生,附剑纷纷排左右,军马纷纷号乾坤,剑戟罗网常在手,宝刀月斧总在身,驱邪排瘟如反掌,收瘟去疫除邪瘟,若有邪瘟并非退,押向天牢金锁枷,霹雳一声雷气现,今日有请望来临,堂前土地出入有文,与我传奏切莫停留,成功之日必当厚报。”
第二步,“收瘟”。苗老司请得诸神相助,阴兵阴将相助,把瘟鬼镇住后,扎上一只大纸船,船上吊只箩筐,由两个精壮男子抬着,在苗老司“收瘟呵,收瘟呵”的高喊声中逐家逐户地“收瘟”。每到一家,人人都要丢点东西到箩筐内,茶叶、谷物、糍粑都可以,表示家里的瘟鬼被收走了。
第三步,“送瘟”。苗老司从各家各户收过“瘟”后,全寨家家户户铜、铁齐鸣,炮竹不断,场面十分壮观。大伙齐声喊“送瘟”的号子,在喊声中,由苗老司断后,牛角声声,师刀锵锵,威风凛凛。两个精壮男子把纸船箩筐倒到河里,让水冲走。苗老司再对着大河念念有词,大致是令“瘟疫鬼”莫再降临村寨的话。这样,一场消灾收瘟的公祀活动便告结束。
(六)求雨
久旱不雨,苗民都要请苗老司主持“求雨”仪式。传说每个村寨的山界都有两个妖精,雄的叫“山界猴王”,雌的叫“金狮娘娘”。深居山坳幽谷、深潭阴洞,都长着蛇脑蛇嘴、泥鳅尾巴,可以变大,也可以化小,一般平时不轻易出来。一旦作妖变邪,就吞云吸水,以致久旱不雨,田地开裂五谷干,于是便请苗老司求雨。
求雨的方式有两种:一种叫“强求”,就是以法降妖,逼使天空下雨;一种叫“善求”,就是摆上牺牲,祈祷龙王或妖魔发慈悲降下甘露,普救众生。再者求雨的地方也各有异,有的在山洞“捉龙”求雨的,也有在山湾里“拿怪”求雨的。在山湾里拿怪求雨又称“打井求雨”。“打井”的地方一般选择山塘幽谷。在未开始前,全寨人要斋戒三日,“打井”的步骤与“收瘟”差不多。先是苗老司念着“五雷神咒”、“土地神咒”、“金光咒”、“元帅咒”等,把诸神及兵马请来,而后点将出兵,把守山塘幽谷的每个出口。接下来,猛然间炮竹响起,锣声震天,“牛角”齐鸣,寨人手舞足蹈,喊着叫着从四面八方向山塘幽谷围去,谓之“围山”。此时,苗老司则在祭台上念念有声,左手握大刀一把,右手的食指指向天空,不停地舞动,最后高喊一声“抓住了”,他手提竹筒向山塘走去,在那里挥动几下,然后用红布盖严,再在外面套上锁链。于是选上两个精壮男子,抬回寨子用巨石压上三天三夜。在巫师的咒语中,被捉住的“山界猴王”或“金师娘娘”便化掉了。
总之,绥宁苗民的祭鬼活动很多,这里只把过去人们常常进行的几种活动略作介绍,祭善鬼以求保佑,驱恶魔以求消灾避祸,是苗族原始宗教活动的中心内容。前者表现为虔诚的宗教崇拜,后者是一种躲灾消难的心态。对于恶鬼,苗人一般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如果认为有鬼怪临身了,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避开,用少量的祭品无能为力讨好鬼怪,让其离开,免得麻烦;如果这样鬼还不走,就采取“吓”(借天神善鬼阴兵阴将的力量)、“骂”、“驱赶”等方式,如果鬼还不走,那自己就没办法了,只好去请苗老司来“打鬼”、“捉鬼”。这是苗族人民对于恶鬼的一惯态度。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信鬼信神等迷信活动大为减少。
作者:rednet
编辑:redcloud